党外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首页 > 范文大全 > 活动方案 > 正文 2018-06-16

党外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一)

石亭镇党外后备干部培养制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和有关的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代表性强、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为我镇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为确保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按照中央统战部关于党外后备干部“一职二备”的要求,计划在三年内(2009——2011年),建立起镇人大、政府领导班子副职三个层次的党外后备干部梯队(不包括民主党派领导班子后备干部)。

三、后备干部人选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1、一般是科员(股级)现职,有一定代表性的民主党派、无党派干部;

2、年龄以35周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一般应占70%以上),最高年龄不超过40周岁,30周岁以下的干部要占有一定比例;

3、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4、身体健康。

四、培养选拔措施

(一)突出重点,把提高能力和素质作为党外后备干部培训与实践的核心内容

1、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理论和政策水平。在三年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习什么”的原则,根据后备干部个人的具体情况,逐个制定具体的培养方向、培养措施及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养。一是对没有参加过理论培训或理论素养相对偏低的,强化理论培训。有计划地选派党校学习,或在党校举办专题理论培训班培训,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对于缺乏岗位知识的,组织举办各类岗位知识培训班,强化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等知识培训,提高其履行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的能力。

(二)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的选拔使用工作

1、完善推荐选拔机制,规范党外干部选拔工作。推荐选拔党外干部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充分进行协商和酝酿,注重社会公论。拓宽选配渠道,在选配人大、政府和政协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或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时,要留出一定岗位定向推荐党外干事,或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定向选拔党外干部。建立健全由各级党组织、统战部民和民主党派推荐党外干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开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坚持备用结合,建立后备人选管理信息系统,任用党外领导干部一般

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

2、坚持干部标准,大胆选拔任用党外干部。任用党外干部要从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出发,坚持选人用人标准,不搞降格以求,把那些真正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能共事而又不出事的优秀党外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不搞求全责备,对于政治业务素质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特别优秀的党外干部,要大胆任用,破格提拔,符合条件的可以安排正职。拓宽工作视野,创新工作领域,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党外干部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2011年元月18日

党外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二)

万柏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党外后备干部、知识份子工作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统战工作的有关精神,进一步推进优秀党外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对培养党外后备干部工作做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立足我区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坚持干部德才兼备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打好基础,完善机制,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与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

二、工作目标

1.培养2—3名区级党外后备干部,争取在5年内区级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党外干部。

2.培养20名左右的处级党外后备干部,争取在2012年干部换届时中层干部中配备10名左右的党外干部。

3.乡街、职能局的领导岗位也应培养和配备一批党外干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

充分利用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党在新时期的统战理论与统战政策;有计划地组织各级干部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努力提高并统一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真正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紧迫感、责任感和抓好此项工作的自觉性。

(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党外人才储备工作

1.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推荐党外后备干部人选。及时发现和培养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新产生的人物和领导骨干,把其中符合条件的纳入党外后备干部名单。努力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年龄梯次,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2.正确把握标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培养选拔党外后备干部的首要条件。在此条件下,注重培养选拔那些既有业务专长和代表性,又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既要遵循干部工作的一般规律,参照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又要充分考虑贯彻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考虑党外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做到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坚持标准和条件,又不拘一格。

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的素质,重点做好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4.建立和完善党外人才储备工作机制,坚持备用结合,实行动态管理,既要使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又要根据班子建设的需要和党外干部的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补充在实际工作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使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党外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1.围绕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的政治把握力、组织领导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认真组织他们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学习多党合作的光荣历史和老一代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优良传统,学习现代科技、行政管理、领导科学、法律知识,教育和帮助他们在政治上严格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我们党同心同德,为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积极选送党外后备干部到社会主义学院、党区、行政学院等培训机构学习培训。

2.强化实践锻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

对性地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创造条件,为党外后备干部提供交流换岗、挂职锻炼、提任助理等机会,使他们能在不同岗位上获得工作经验,丰富阅历,健康成长,在政治上更快成熟,在工作能力上有更大的提高。

3.加强引导、关心和帮助。对党外后备干部既要大胆管理,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又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引导和热情关心。党总支要经常与党外后备干部谈心交朋友,了解情况,沟通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4.党外后备干部名单纳入区整体后备干部队伍,统一进行规划管理和培养,按年度进行考察,并做好备案。

5.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大胆选拔任用。为了保证党外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目标如期实现,要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成熟一个安排一个的原则,抓紧选拔、任用,对表现较好、成绩显著、潜力较大的党外后备干部要大胆及时地选配到班子中来。

(四)切实加强领导,务求抓好落实。

党委和各党总支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切实把培养党外后备干部工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委和党总支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和党总支每年都要对此项工作作专门研究,要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和目标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

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实施计划。党委和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抓,并定期督促检查,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党外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三)

海门市注重选拔培养党外后备干部队伍

施 雷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和党的十七大提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有关精神,海门市委统战部着力加强党外后备队伍建设,注重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群众评议好,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为推进党外干部工作夯实了基础。

一、抓推荐,从源头上加强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

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是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性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百年大计。加强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人员是关键;人员的选拔,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1.提前安排,做足功课,盯牢一个“早”字。把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和基础工作,本着早发现、早培养、早安排的理念,从源头上把优秀人员留在党外。在选拔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时,不限制年龄、职务,着重关注人选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群众评议,一发现符合上述条件而又没有入党的,就立即上门谈心,做其思想工作,鼓励其留在党外。

2.从严把关,结构合理,注重一个“好”字。在选拔党外后备干部时,从长远出发,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注重后备干部的知识化、年轻化。在学历上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年龄上严格控制在35周岁以下(30周岁以下占30%比例),同时还要求具有基层一线或者重点工程实践锻炼的经历。在数量上严格按照中组部后备干部队伍中党外后备干部占15%的要求,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的数量掌握在20名左右,其中女干部不少于20%。

3.广开渠道,招揽贤才,做到一个“公”字。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选拔,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个人自荐等方式进行选拔。民主推荐时,参选人员包括本单位全体人员、下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等,民主推荐得票率不低于60%,民主测评优秀得票率不低于80%;公开选拔时,笔试成绩不低于80分,面试成绩不低于60分,并邀请党外特约人士全程监督;个人自荐时,要求出具单位相关证明,由组织部、统战部协同考察,并

专门安排考试,通过后方可作为后备人选。

二、重培养,从举措上提升党外后备干部的能力

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确定后,分类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1.定期培训,突出持续性。将党外后备干部培训列入全市干部队伍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他们进行1-2次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以及经济、科技、法律和其他相关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2009年10月,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举办了一期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邀请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专家为他们讲解。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运用学习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先进典型事例进行集中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形式多样,突出灵活性。在培养时,注重调动党外后备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做到集中辅导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参观考察相结合,专题调研与座谈讨论相结合。2009年5月,组织举办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在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还参观了南通市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展;6月,组织赴浙江横店进行“重走长征路、参观一大到七大会址缩影”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下半年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就民生、民情、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组织座谈,引导他们积极建言献策。

3.安排锻炼,突出实践性。针对部分党外后备干部缺乏实践经验的实际,通过铺设台阶、早压担子、多岗轮转等形式,把他们放到一线进行培养锻炼,以丰富工作阅历,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实践锻炼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实行领导干部与党外后备干部挂钩的“青蓝结对”培养;实行岗位轮换,安排分管工作或其他与培养方向相关的重要职务;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选派到信访局、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镇(乡)、村(社区)等情况复杂的重点部门和岗位挂职锻炼,到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基层及发展一线实践锻炼。2009年,共安排30名党外后备干部到基层或重点部门进行实践锻炼,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三、建制度,从机制上推动党外后备干部的工作

党外后备干部工作的落实,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建立一套长远有效的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从全局和长远上切实解决党外后备干部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的问题。

1.实行党外后备干部预选制度。为加快发现和培养优秀年轻党外干部进程,从源头上抓紧抓好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在2009年试行党外后备干部预选制度。预选人

选每年确定一次,不受单位职务限制,先由基层党委推荐,经统战部与组织部审定后确定人选,留在党外进行培养。预选时间为1至3年。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预选人才档案库和党外后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

2.制定《公推公选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拓宽识人选人渠道,创新党外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重任、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2008年10月,制定《实施意见》就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名额、结构要求、选拔范围和条件、选拔程序和方法、培养管理和工作要求做了详细规定,各单位都十分重视,落实专人负责,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第一批全市共推荐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15人,都是单位的工作骨干,有力地充实了全市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力量。

3.印发《乡科级党外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5月,与组织部一起印发《暂行办法》,就党外后备干部的组织领导、选拔原则、条件和资格、数量和结构、选拔方式、教育培养、日常管理及任用等做了详细规定,并建立党外后备干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单位党组要将党外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负领导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负相应责任,做到齐抓共管、细化责任、层层落实。2010年初,有3名党外后备干部被提拔到副科职岗位上,8名党外后备干部担任单位中层正职。

四、创条件,从形象上扩大党外后备干部的影响

为进一步扩大党外后备干部的影响力,努力创造条件,主动把党外后备干部推向社会,引导他们在工作中服务社会,在形象上自我提升,不断提升党外后备干部的社会影响力。

1.开展服务活动,扩大党外后备干部的社会影响。2009年8月,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开展“我为社会做贡献”活动,做到“四个一”,即走访一批群众、办好一件实事、解决一个困难、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9月,组织无党派人士法律、农业、卫生方面的10位党外后备干部开展“送法、送农、送医”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律、农技、卫生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活动中,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00多份,深受群众欢迎。目前,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开展三下乡服务农村活动已经作为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的一项常规工作固定下来。

2.引导建言献策,提升党外后备干部的参政能力。定期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2009年,我们按照党外后备干部的专业进行分组,组织党外后备干部分头开展“进万户门、听万人言、解万家难”、“应对金融危机、履行社会责任”等主题调研活动,汇总整理建议80多条,提交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过程中,组织党外后备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好评。

3.创办专业刊物,宣传党外后备干部的先进事迹。为了给党外后备干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于2008年创办会刊——《同心》。会刊主要报道党外后备干部开展活动的情况、调研成果、最新动态以及所提的意见建议等。会刊寄送全市所有无党派知识分子,同时呈送给市委分管领导和各机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阅读,充分提升了党外后备干部的形象,扩大了党外后备干部的社会影响力。(

党外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四)

渝中区完善四项机制切实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近年来,渝中区坚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完善工作、管理、成长、选拔等四项机制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度,目前,全区共有正科级党外干部11人,副处级以上党外领导干部8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一是深化认识。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中,区委大胆破除“党外干部大都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担任领导不能发挥其特长”观念,树立“党外干部中人才济济,有大批优秀人才”思想,实事求是,看本质,观主流,不求全责备,只要政治方向明确,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比较适合某一方面的领导工作,就大胆地把他们培养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营造环境。通过有线电视、报刊杂志、相关会议等有效途径,积极宣传本区党外干部在工作、实践等方面好的做法和典型,加大对党外干部优秀事迹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和干部认识到:党外干部参政议政,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对党外领导干部政治上信任、事业上放心、工作上支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在各种岗位上大胆使用。三是整合力量。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系党外干部、党外干部列席重要会议、召开党外领导干部工作会议、定期组织党外领导干部学习等制度。区委主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党外干部交心通气会、政情通报会等。区委组织部和区委统战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每年共同召开1-2次党外干部代表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工作情况汇报,以及对加强和改进党外干部工作、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党外干部的联系沟通。

二、认真储备,强化考核,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一是注重规划。区委把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实施。采取民主推荐、组织推荐、公开考试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及时从全区各部门、街道选拔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党外人士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使后备干部队伍中党外人士的数量始终保持在10%以上。结合实际,及时研究并制定了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近、中、远期规划,建立更新全区党外干部信息库。二是跟踪考核。对已任职的党外领导干部坚持不定期跟踪考核,对他们的思想表现、工作业绩、工作作风等进行经常性了解,及时提出要求,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利用各种会议和培训班,加强经常性地思想教育。区级领导到基层开展调研时,经常找党外干部个别谈心或座谈,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三是动态管理。建立党外干部的日常考察、任前考察和任后动态跟踪考察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外干部年度考核、定期报告工作、重大情况报告和定期谈话等制度,并根据党外干部考察考核和选任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党外后备干部。去年底,渝中区经过民主推荐和区委常委会集体研究,确定了5名党外处级后备干部。

三、强化锻炼,精心培育,建立有效的成长机制。一是强化培训。充分利用大规模教育培训领导干部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党外干部培训计划和措施。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优秀党外人士、各民主党派骨干、党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中央、市区举办的有关培训班,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近两年来,渝中区共选派8名副处级以上的党外领导干部到市委党校培训学习,组织4名党外后备干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选拔7名的党外后备干部进中青班培训。二是挂职锻炼。将党外干部挂职锻炼计划纳入全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总体方案,每年挂职党外干部不少于总人数的10%。根据党外干部的

特点,渝中区根据每个党外干部的主要经历、专业特长、兴趣志向、发展潜力、培养方向等设计合理的培养途径,有的放矢地加强党外干部

上一篇策划公司聚会方案

下一篇冬天同学聚会方案

《党外后备干部培养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活动方案推荐文章

活动方案热门文章

推荐内容

活动方案推荐阅读